Pa:小孩子常常出言頂撞老人家,都不知道應該怎麼教育?她以前不會這樣,我想了解我們之間的因果?
處於建立自我價值觀的階段,需要在同儕之間建立共識與被認可,正在大量吸收、學習不斷推陳出新的各種世界信息中,同時必須面對家庭傳統教育的衝擊,思維、心理、情緒總在革新與固有之間壓抑、拉扯、掙扎、交戰、反抗、爆發,這幾乎是多數東方人的成長必經過程,並且持續上演中。
不見得要以因果的觀點看待每個事件,請思考成長背景所演化的人格慣性模式,個案提供的對象,一方面承襲了家族性格,在成長的轉型階段,日復一日的面對家庭成員的人格慣性、與適應社會型態的快速變遷、朋友之間的互動交流,潛移默化之間,便逐漸發展、定型後天的性格。家族成員之間以所定型的觀念框架以及行為模式,人類模式下的習性與價值觀,都直接投射在家庭教育中一再重覆上演,承受方的耐心,是會疲乏崩潰的。
祖輩經歷社會變遷的動盪,心境承受生存上的恐慌,直系中生代由於幼年的成長環境缺乏親情關懷,後天人格模式呈現出不自覺性的掌控行為或索求,心理未獲得妥當協調,DNA因應身心狀態而演化,並且遺傳後代,形成家族性的慣性模式。
個案A亮眼的家世背景與高資歷,在社交圈中也因為優秀的能力而成為眾所矚目的閃亮焦點,不為人知的私底下,A有時處於精神耗弱中。A早年便獨自移居西方國度,在新的環境生活之下,感受到釋放與自由的新鮮空氣,但只要家人出國與A團聚過上幾天,A便歇斯底里,甚至生病,最後索性在庭院搭帳棚,活在自己的世界中。以人性常態來說,這顯得怪異與誇張,但只有這樣,A才能獲得暫時的平靜與安全感;當A獨自生活時,或是與人群相處,A是快活的,主因是,家族成員對待A的相處模式是,掌控式的關愛與期望,這是筆者最保守的形容了,想像一個人瀕臨精神耗弱的身心,不是突然發生措手不及的重大打擊,便是長期遭受精神壓迫而導致。
個案B童年時便被家人丟到國外學習獨立,直到家人將屆退休之齡,需要B接掌事業,B才回國成家立業,求婚時的種種浪漫,婚後卻多次為了小孩教育爭執,B認為對方明明也是東方教育之下的受害者,卻又惡性循環的將相同的教育思想強制灌輸在小孩身上,B希望小孩的童年能擺脫東方教育的綁架,自由思考,並將時間安排在生活中,於是放棄了父母購置的三代同堂億萬豪宅,並將事業順位移交給其他人,舉家遷移回到童年生活的國度,也改善了婚姻關係。
所以,請試著逆向操作,改變習性,才不致被困在定型的人類模式當中而總是循環著相同的生活問題,引發類似的情況一再發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