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檔案庫,可以比擬為片場、劇場,靈魂降生地球之前,在記憶檔案庫挑片,選擇儲存的各式戲碼、角色(相當於幻象秀,這是筆者所能想到最貼近的解釋),以套用於意識記憶。
記憶庫檔案之龐大,幾乎可視為圖書館、博物館,與讀取水晶或阿卡西紀錄有異曲同工之妙,位於地球大氣層外的時空場域上。
Wy:所以,他們看見我很漂亮很漂亮、很光亮,像仙女一樣很優雅的翩翩起舞,可是我的靈性旅程又沒有這些,就是這些記憶不是我的,是套用的?
筆者:它就像是一個舞台場景,演員演繹的各種劇本、角色,都會儲存為記憶影像資料存檔,提供使用者套用。
Wy:這太好玩了! :D
讀取水晶記憶,猶如播放電影,以意識體驗、感受電影情節般的當事者過去世的一生;阿卡西紀錄以載裝收錄指定對象的人生,以此體驗感受指定對象的一生。兩者皆是為了協助即將轉生的靈魂身歷其境、熟悉地球複合式的多元生態,但人類的腦認知無法識別記憶為讀取、載裝、或是親身轉世的經歷。
虛擬記憶檔案庫作為套用,也就是依循模式運作,是人類模式的起源之一,協助即將降生地球的套用者盡量適應地球的人性、人格,所套用的進階版人類模式,帶有較高貴、和諧的人類品格。
人類模式隨著轉生後的境遇而反應,以此逐漸轉型為具有個人特色的人類模式並且定型,定型的人類模式,儲存在 DNA,經由遺傳獲得發展,接受遺傳的靈魂,在轉世當下的時代背景當中,對於所處的各種生存條件、環境、事件的反應,經過自我價值觀的建立及心境的轉折,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轉型,這部份牽涉的極為廣泛、複雜且細微,筆者只能作片斷描述。
定型的人格模式呈現累世以來的慣性,降生地球的歷任精神領袖,皆以精神修煉克服遺傳性的人類模式,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。筆者聯想起,有幾次,當自己反應出人性時,會不自覺的在當下經歷抽離似的感受,意識到「原來人性是這個樣子」、「原來這就是人類模式」,一種恍然大悟般的、非常奇怪、又莫名、陌生的意境以及感受,好像,自己不在自己裏。
靈魂有時預備了事件,以親身體驗的方式經歷人性,事件本身是參與者的協議,例如,共業關係群組的各方由導火線引起一場莫名其妙的爭端,事發之後,除了反思,也應該改善,前題是當事者是否能從中意會,而發展事件或是考驗的素材,來自業力,意思是,靈魂群組協議以業力經驗人性。
人體工程非常精密,但人體工程並非完美,所以,請原諒自己,請接納自己,任何時候對自己產生罪惡感時,請換位思考,覺察當下的自己正在體驗、感受人性,以此理解能更容易寬恕自己與他人,再以此作為改善的動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