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北海岸沿線的海景公園,不僅利用步道維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,也保留了原物種的生存空間,清晨時分及入夜後的蟲鳴鳥叫,劃破寧靜迴盪在風中,譜出原況的生命協奏曲。

筆者安逸在居高臨下的石階板上,遠眺海洋的壯闊,強勁的海風侵蝕出當地獨具的地形風貌,颯颯的樹葉聲在陽光襯托之下,更顯得琴瑟和鳴。遠端匆匆飛來的麻雀朋友,停靠在樹枝上吆喝著;說吆喝一點也不為過,動物在特定的舉止反應上,其實與人類貼近,人類同為生物,是與生俱有的生物性使然。

什麼事呢?好奇而不自覺的定睛凝神,麻雀朋友面向拾級而上的石階方向傳送出心靈影像,對空鳴叫兩聲:「醫生!醫生!」幾秒鐘之後,下方的樹身飛竄出麻雀B,停靠在麻雀A的前方樹枝上:「要找醫生?我跟(陪)你一起等。」顯然,醫生不在。欣然接受善意的麻雀A於是飛過另一樹身枝頭等待,麻雀B隨後跟上,兩位小朋友習以為常的保持耐心,不但耐心,而且思緒平靜,因為知道需要等候的時間。

當麻雀朋友傳送出影像,並非針對特定對象,當下沒有特定對象,影像在空中公開傳送,掀起漣漪效應,輸送至遠方,周遭眾等皆可攔截接收、相互通報。當不確定對方的所在位置時,心靈影像的傳達遠比毫無方寸的搜尋更有效率,如同WI-FI的傳送及接收。

麻雀的鳴聲有時也使用在表現情緒上,例如,笑聲、唱歌(真的是在唱歌哦)、亢奮、或遭受驚嚇時的尖叫、失落時的鳴聲顯得微弱、呼朋引伴的特定鳴叫、打招呼時的問候語近似“Hi”“Hey”………等等,因與人類行為貼近,以常理意會是不難的。另外,麻雀也利用鳴聲確定及偵測周邊環境,類似聲納。

棲息於自然生態環境中的飛禽物種,懂得認知野生族群的生活習性,活躍在人類世界的都市叢林中,樹棲飛禽朋友同樣具備對於生存環境的觀察及識別能力,因為長期的耳濡目染,或多或少也能意會或聽懂人類語言,只在於了解的程度差異,就像人類在異地長期生活之下,自然而然也能聽懂當地語言。麻雀便常好奇聆聽人類的閒話家常,或者看見晾在陽台上的衣物,便懂得比對自己身上的羽毛,是不是很聰明?!其實也是關注生活周邊動態的行為活動。

該上路了,臨行前的一段小插曲,流動在回憶中,為這段旅程的插曲獻上祝福,並為落日餘暉的海景公園聊表友善之意。當星空佈滿天際,生態園區中的夜行居民即將展開新的一天。沿途造景的自然工法,為遊客提供視野的廣度,不經意之中的收獲最為動人,生命在起承轉合之間,也依循著耐人尋味的宇宙秩序。

 

 

*  動物義肢:海豚「Winter」的感人故事

住進人人皆可負擔的永續住宅:德國能源公司攜手 Google Home 打造淨零耗能社區

Peter Canova:揭開造化與神聖女性品質的奧秘

高清版《清明上河圖》 River of Wisdom (HD)

木星衛星有海豚? 冰層錄到相似口哨聲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筆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